说到视力问题,相信大家自然会想到近视、弱视、斜视、散光等词汇。但是,当你问斜视到底是什么意思时,大多数人可能绞尽脑汁也解释不清为什么。在这里,一招教你分辨什么是斜视?
斜视是指双眼不能同时凝视目标,是一种眼外肌疾病,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类。共同性斜视的主要临床特征是眼球无运动障碍,第一眼位和第二眼位斜视度相等。麻痹性斜视眼球运动受限,出现复视,可以是先天性的,也可以是外伤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。
有些斜视患者关注一个物体,是因为眼位不对。当物体的像落在眼视网膜的中央凹上时,斜视眼落在中央凹外的位置,这样就会出现重影。一只眼睛的影像受到抑制,失去双眼的单一视觉功能和立体感,有的甚至会导致视力不佳和弱视。
斜视的类型
斜视有三种:内斜视、外斜视和上下斜视。
1.辐辏性斜视
眼睛位置向内偏移。从出生到出生发生的称为先天性内斜视。偏转角通常很大。后天性内斜视分为调节性和非调节性。调节性内斜视好发于2 ~ 3岁的儿童,儿童通常伴有中到高度远视,或调节凝聚力和调节比异常。
2.外斜视
眼球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外斜视。间歇性外斜视由于患者有较好的图像融合能力,大部分时间眼位可以靠图像融合能力维持在位置,只有偶尔在阳光下或疲劳分神时,才表现出外斜视的眼位。有些孩子还表现出强烈的阳光经常会闭上一只眼睛。间歇性外斜视常发展为持续性外斜视。
3.上下斜视
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较内斜视和外斜视少见,上下斜视常伴有头位偏斜,即代偿头位。
斜视是怎么引起的?
斜视的形成按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。
出生后半年内发生斜视的称为先天性斜视。与斜视的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。调查发现,有些先天性斜视是遗传的。不仅孩子有斜视,父母或爷爷奶奶也有同样的斜视。认为斜视属于多基因遗传,所以家族发病不是很明显。
半岁以后斜视的发病称为后天性斜视。这种斜视通常是逐渐发展加重的。高度远视的孩子发展成内斜视是很常见的。因为高度远视,看远看近都不清楚。当你看不清近处的东西时,为了能够看清楚,你的眼睛要进行高度调节,这样会导致过度会聚,从而引起内斜视。而近视在看近的时候往往不需要调节,导致会聚不足,往往造成外斜视。有的孩子单眼弱视,双眼无法固定。久而久之,弱视会因长期不用而形成外斜视。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特别容易发生,因为大脑的融合功能发育还很脆弱,不稳定,或者还没有达到完善和巩固,弱视会引起融合功能障碍,从而导致斜视。临床上,如果孩子出现屈光参差,由于无法形成双眼视觉和融合功能,是非常常见的斜视原因。
斜视会出现什么症状?
明显的斜视可以表现在外貌上,而有些斜视可能表现在怕光、流泪、喜欢闭一只眼等方式上。有些患者容易出现视疲劳。通常他们看东西是串联的,视线模糊,不能持久。
如何预防斜视的发生?
1.2个月后,宝宝的视力逐渐提高,可以注意周围的人和事了。此时,如果宝宝睡在摇篮里,不要在摇篮附近放置玩具和物品。如果要展示玩具和物品,一定要在1.5米以外,但一定不能摆一个。你应该隔一段距离多放几个,让宝宝可以翻白眼,依次看玩具或物品。
2.婴儿不应该在摇篮里睡太久。要每隔一段时间抱起宝宝转一转,让宝宝看到周围的一切,让他产生好奇心,增加眼球运动的频率。
3.宝宝的睡姿一定要正确,一定不能长时间侧睡。
孩子斜视怎么处理?
和很多疾病一样,斜视的原则是早发现早。一生视光服务中心拥有先进的物理视力健康技术和训练手段,可以改善屈光不正引起的斜视,激活眼内和眼外肌,提高眼部灵活性。